研究表明:蜂蜜具有抵抗心血管疾病的潛力
發(fā)布時間:
2020-07-20 09:43
心血管疾?。–VD)對現代醫(yī)學構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研究表明,某些因素例如氧化應激、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炎性因子和糖尿病在其發(fā)展中起特別重要的作用。此外,肥胖、缺乏運動、血液凝結和血小板過度活化也可能起重要作用。近年來,不少體內外的實驗表明,蜂蜜含有豐富的酚類化合物,并且具有抗氧化性能,具有一定的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保護作用。
體外實驗
艾哈邁德(Ahmed)等人研究了蜂蜜對體外止血的影響:血小板功能(通過血小板凝集測量)和凝血過程,以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測量和纖維蛋白原水平。他們發(fā)現蜂蜜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IC50為5%至7.5%,并在濃度為3.75%和7.5%時延長APPT、PT和TT。與6.25%和11.75%的蜂蜜一起溫育,也會降低貧血小板血漿的纖維蛋白原濃度,與不含蜂蜜的對照樣品相比,添加6.25%的蜂蜜后觀察到降低了13%。
Rosseter等報告說,某些醫(yī)用蜂蜜制劑在體外大鼠主動脈環(huán)測定中具有促進血管生成特性。此外,藥用蜂蜜比普通蜂蜜具有更大的活性。
Kim等研究表明蜂蜜的一些成分表現出抗血小板和抗血栓的作用,并能夠抑制膠原蛋白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形狀改變。
Spilioti等人在對12種蜂蜜的研究中,使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測試評估了抗氧化能力,蜂蜜的ORAC值范圍為619–2129μmolTrolox當量(TE)/kg,柑桔和百里香蜂蜜的ORAC值范圍為415–692μmolTE/kg。還發(fā)現蜂蜜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特性:例如,當以20–500μg/mL的劑量施用時,蜂蜜會降低粘附分子血管細胞粘附蛋白1(VCAM-1)和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的表達。在內皮細胞中,還發(fā)現該活性與酚酸含量有關。
體內實驗
體外實驗的初步結果表明,蜂蜜具有心臟保護作用。詹姆斯等研究描述了草藥包括蜂蜜在高血壓患者中的作用(260名研究參與者)發(fā)現食用蜂蜜具有有益的作用。
Rakha等發(fā)現在注射腎上腺素(100μg/kg)之前,先用蜂蜜(5g/kg)預處理一小時可以保護麻醉的正常大鼠免受腎上腺素引起的心臟疾病和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的發(fā)生。
Khalil等發(fā)現蜂蜜通過抑制氧化應激而發(fā)揮心臟保護作用,這由硫代巴比妥酸反應性物質(TBARS)的含量,脂質過氧化的標志物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決定。在該實驗中,40只雄性白化病大鼠經口接受蜂蜜(3g/kg/天),持續(xù)45天。
Afroz等報告說,飼喂蜂蜜(5mg/kg/天,持續(xù)六周)可保護大鼠免受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心肌梗塞的侵害。蜂蜜的作用機制與抑制氧化應激有關,氧化應激的抑制通過大鼠心臟組織中的TBARS含量來衡量。
Erejuwa等發(fā)現飼喂蜂蜜(1和2g/kg)改善了四氧嘧啶誘發(fā)的糖尿病大鼠的高脂血癥。將蜂蜜給予糖尿病大鼠三周。此后,發(fā)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膽固醇)增加,而甘油三酯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膽固醇)水平降低。此外,蜂蜜(1和2g/kg)可顯著降低高血糖癥。與初始血糖相比,在糖尿病大鼠中,每公斤體重1克蜂蜜的血糖水平較低(約40%)。
Rasad等比較了食用蜂蜜和蔗糖對年輕健康人脂質分布的影響。一組每天接受70克天然蜂蜜和250毫升自來水混合。第二組每天接受70克蔗糖和250毫升自來水混合。六周后測定脂質分布。研究發(fā)現,食用蜂蜜可以改善脂質狀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酸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膽固醇),并增加HDL膽固醇。觀察到相反的蔗糖組的結果卻正好相反。
作者認為,蜂蜜的作用可能與作為抗氧化劑的微量元素的存在有關。此外,蜂蜜還可以增加脂質合成并減少脂解作用,從而可以降低血清中的脂質水平。其他作者觀察到,每天攝入蔗糖和蜂蜜中的50g碳水化合物2周,對糖耐量和不耐量個體的血糖,炎癥和脂質狀況也有相似的作用。
體外和動物體內實驗均表明,蜂蜜可以通過其抗氧化性和抗血小板特性以及其他生物活性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天然療法。
(參考來源:Honey and Its Phenolic Compounds as an Effective Natural Medicin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Humans? Nutrients 2020, 12(2), 283; https://doi.org/10.3390/nu12020283)
相關下載

通知公告
2025-06-17
2025-06-11
2025-06-09

新聞中心
2025-05-26
2025-05-19
2025-04-18